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日电 (姚燕婷)2025年6月,在日本举办的第44届世界博览会上,一件来自徽州区的精美非遗竹雕作品《皖南村居图》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。这件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建华创作的笔筒,以其细腻的刀工和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,成为中国文化展区的亮点之一。

这次国际亮相,正是徽州区近年来大力推进版权保护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。洪建华说:“每一件原创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,版权保护不仅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,更让传统技艺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。”
近年来,徽州区将版权保护作为推动民间文艺创新发展的核心抓手,通过培育示范标杆、促进产业转化、拓展传播渠道,推动徽州竹雕这一国家级非遗焕发新生。
2024年徽州区版权作品登记数量达1314件,同比增长超过100%。2025年1月,徽州区申报的“徽州竹木雕刻产业转化项目”入选安徽省首批优秀版权作品产业转化重点项目。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,充分发挥出版权示范创建带动版权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。
徽州区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表示:“徽州区以争创省级版权示范单位为突破口,构建‘创作-保护-转化’全链条机制。目前,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、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评省级版权示范单位。”
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今年创新推出大师级研学课程,将版权作品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,吸引游客参与竹雕创作,实现非遗技艺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跨越。据统计,该公司接待研学人数已达10900人次。
在版权保护机制的护航下,徽州竹雕这项传统民间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,成为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。下一步,徽州区将持续做好版权服务工作,通过竹雕作品版权保护成功经验带动文创领域版权保护,强化宣传培训,普及版权登记、维权途径等知识;鼓励“非遗+文创”开发,支持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,对创新作品提供快速版权登记服务;同时加强执法与维权协作,联合市场监管、文化执法部门,开展文创市场版权专项整治,打击盗版、仿冒行为,营造良好市场氛围。(完)
责任编辑:朱孔阳